会议预告

产品新闻

患者接受甘精胰岛素治疗后的血脂变化

磺脲类或二甲双胍治疗血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甘精胰岛素或匹格列酮治疗后的血脂变化
Change in lipid variables with insulin glargine versus pioglitazone in T2DM patient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on a sulfonylurea or metformin

EASD 2007

背景和目的:

2型糖尿病(T2DM)的进行性性质经常要求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地加强治疗,以维持足够的血糖控制。典型的药物治疗一开始为磺酰脲类或者二甲双胍,对于持续性高血糖,加用噻唑烷二酮类或者胰岛素。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检查在加用到磺酰脲类或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中时,吡格列酮(PIO)vs甘精胰岛素对患者的影响。这项分析聚焦于脂质谱的改变。

材料和方法:

这是一项随机化、多中心、为期48周、平行组、开放标签的研究,比较甘精胰岛素(GLAR)(n=129)vs吡格列酮(PIO)(n=130)作为使用≥50%的最大标签标注剂量的磺酰脲类(SU)或者≥1000mg的二甲双胍(MET)仍然不能得到足够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添加治疗的作用。我们通过分层(磺酰脲类vs二甲双胍)比较了48周的血脂变量,包括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改变。安全性评估,包括低血糖和不良事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被监测。

结果:

在48周时,糖化血红蛋白从基线的降低在磺酰脲类层面的甘精胰岛素组显著大于吡格列酮组(p=0.035)。游离脂肪酸从基线的降低,24周时在二甲双胍层面的甘精胰岛素组显著大于吡格列酮组(-0.19±0.03mmol/L,p=0.02),48周时在磺酰脲类层面的甘精胰岛素组显著大于吡格列酮组(-0.29±0.04mmol/L,p=0.026)。而甘油三酯的降低在甘精胰岛素组和吡格列酮组有明显差异(24周从-0.49至-0.59mmol/L,48周从-0.42至-0.67mmol/L),但是在二甲双胍和磺酰脲类层面上差异无显著性。甘精胰岛素和吡格列酮在两个层面上都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但是,在24周和48周时,在两个层面上,吡格列酮vs甘精胰岛素引起较大的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对于甘精胰岛素和吡格列酮,在两个层面均p<0.01。从基线到24周和48周的改变在所有变量都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除了甘精胰岛素+磺酰脲类层面在48周时的高密度脂蛋白〔p=0.09〕。两种治疗都安全,并且被良好耐受,甘精胰岛素组和吡格列酮组之间的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与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19.9%)相比,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45.7%)更经常发生低血糖〔血糖<70mg/dL〕〔(p<0.001〕。

结论:

这项研究显示,当作为磺酰脲类或者二甲双胍的添加治疗时,甘精胰岛素和吡格列酮均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但是,在两个组吡格列酮都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至较大的程度。当与磺酰脲类联用时,在48周时甘精胰岛素比吡格列酮有显著较大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作用。此外,当与二甲双胍(24周)或者磺酰脲类(48周)联用时,对游离脂肪酸的降低益处甘精胰岛素组大于吡格列酮组。甘精胰岛素的游离脂肪酸降低作用可能是其对口服降糖药单药治疗失败患者的代谢益处的促进因素。

全文检索小助手:

如果您有“基础胰岛素相关文献全文”的检索需求,敬请联系help.basalinsulin@gmail.com,我们将为您搜索并发送到您的邮箱内! 请在“全文求助”邮件内尽量详细说明“标题、作者、杂志及卷期、PMID、全文链接”等内容,以便我们更精准地进行搜索!

求助全文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